2016年最后一月,低能钢铁行业“地条钢”面临全面“围剿”。
2016年最后一月,低能钢业遭遇最冷寒冬,江苏华达、河北安丰钢铁等多家企业违法违规行为遭调查。今后钢铁行业将向中高端挺近,价格也将会持续上涨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今年的主要工作是“三去一降一补”,排在第一位的就是“去产能”,主要是压缩钢铁、煤炭等传统行业的过剩产能。根据国务院的安排,钢铁行业将在近年来淘汰落后的基础上,到2020年粗钢产能净减少1亿-1.5亿吨。煤炭行业的去产能目标则是,从2016年开始,用3到5年时间退出产能5亿吨左右,减量重组5亿吨左右,较大幅度压缩煤炭产能,适度减少煤矿数量。
相比其他工作,去产能的目标清晰、边界比较清楚,应该是首先有效率推进并完成的任务,这样才好推动其他挑战更大的工作。不过,在现实之中,去产能开始面临现实的挑战,在去产能压力大的重点区域,开始出现了抵触甚至是“反弹”情绪。
今年5月,中国第一钢铁大省河北省政府立下压减1726万吨钢铁、1422万吨炼钢产能的军令状,此后又出台了《河北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实施方案》,提出用3-5年时间,全省退出煤矿123处、退出产能5103万吨。不过,部分河北钢企表示,当河北省不折不扣地去产能时,外省企业却到河北购买已经拆除的二手装备。有钢企负责人和基层干部表示,过去三年来,在国家要求去产能之际,东部某省的钢铁产能反而增加了1500万吨。部分钢企和基层地方对去产能产生了抵触情绪,称“钢铁去产能是国家意志,不应当只由河北承担”,“其他有钢省份不能只享受市场利益,却不承担去产能责任,要真正做到全国一把尺子量到底。”
除了对去产能的地区性公平提出质疑,部分钢企还对环保方面的公平性表示不满。据媒体援引河北国有钢厂负责人称,现在合规企业生产一吨钢的环保成本约为150-200元人民币,但环保执行较差的企业成本则为40-50元/吨,甚至没有成本。一旦国家相关检查和标准执行有所疏漏,没有管住执行较差的企业,对于合规钢厂就形成很大的不公平。此外,补偿资金到位也有问题,很多去产能对象是民企,由于民企很少给职工上保险,而职工没有保险就不能得到补偿,又形成了国企和民企之间的不公平。
在中央政府强力推动“去产能”之下,相信类似的“反弹”现象并不多见,而且在行政调控之下,也不会影响“去产能”的大局。但是,政策执行中的现实问题却不能忽视,否则会留下很多后患。在我们看来,当前“去产能”亟须处理好一些矛盾:一是去产能重点区域与非重点区域的矛盾,区域之间可以有目标差异,但绝不能允许出现其他省份到河北买旧设备的现象!也不能允许这边去产能、那边却在扩产能的现象。二是环保执法既要有硬度,形成环保硬约束,还要有广度,点和面都要覆盖,不能有大的遗漏。三是去产能补偿中,对国企和民企一视同仁,不能形成新的不公平。四是要兼顾行政方式“去产能”与市场回暖后的现实需求。
对于去产能与市场回暖问题,尤其需要处理好。今年下半年以来,国内钢价上涨与煤价上涨比较明显,这是在“稳增长”目标下的需求上升所致,对这种有真实需求支撑的变化,就不是简单化的压制能解决问题的。这都要求政府主管部门和基层政府能够系统、全面地来处理问题。我们注意到,国家发改委最近在相关规划中表示,停止建设扩大钢铁产能规模的所有投资项目,对连年亏损、资不抵债、扭亏无望、靠银行续贷等方式生存的钢企实施整体退出,推动取消加工贸易项下进口钢材保税政策,适时调整重大技术装备所需钢材进口税收减免政策。在这类总量控制政策之下,去产能政策的执行的确也需要有一些弹性。
去产能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头戏,也是最紧迫的任务,如果推进不下去,肯定会导致更多的改革受阻,因此,对于地方和企业在去产能的一部分“反弹”需要高度重视。
相比其他工作,去产能的目标清晰、边界比较清楚,应该是首先有效率推进并完成的任务,这样才好推动其他挑战更大的工作。不过,在现实之中,去产能开始面临现实的挑战,在去产能压力大的重点区域,开始出现了抵触甚至是“反弹”情绪。
今年5月,中国第一钢铁大省河北省政府立下压减1726万吨钢铁、1422万吨炼钢产能的军令状,此后又出台了《河北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实施方案》,提出用3-5年时间,全省退出煤矿123处、退出产能5103万吨。不过,部分河北钢企表示,当河北省不折不扣地去产能时,外省企业却到河北购买已经拆除的二手装备。有钢企负责人和基层干部表示,过去三年来,在国家要求去产能之际,东部某省的钢铁产能反而增加了1500万吨。部分钢企和基层地方对去产能产生了抵触情绪,称“钢铁去产能是国家意志,不应当只由河北承担”,“其他有钢省份不能只享受市场利益,却不承担去产能责任,要真正做到全国一把尺子量到底。”
除了对去产能的地区性公平提出质疑,部分钢企还对环保方面的公平性表示不满。据媒体援引河北国有钢厂负责人称,现在合规企业生产一吨钢的环保成本约为150-200元人民币,但环保执行较差的企业成本则为40-50元/吨,甚至没有成本。一旦国家相关检查和标准执行有所疏漏,没有管住执行较差的企业,对于合规钢厂就形成很大的不公平。此外,补偿资金到位也有问题,很多去产能对象是民企,由于民企很少给职工上保险,而职工没有保险就不能得到补偿,又形成了国企和民企之间的不公平。
在中央政府强力推动“去产能”之下,相信类似的“反弹”现象并不多见,而且在行政调控之下,也不会影响“去产能”的大局。但是,政策执行中的现实问题却不能忽视,否则会留下很多后患。在我们看来,当前“去产能”亟须处理好一些矛盾:一是去产能重点区域与非重点区域的矛盾,区域之间可以有目标差异,但绝不能允许出现其他省份到河北买旧设备的现象!也不能允许这边去产能、那边却在扩产能的现象。二是环保执法既要有硬度,形成环保硬约束,还要有广度,点和面都要覆盖,不能有大的遗漏。三是去产能补偿中,对国企和民企一视同仁,不能形成新的不公平。四是要兼顾行政方式“去产能”与市场回暖后的现实需求。
对于去产能与市场回暖问题,尤其需要处理好。今年下半年以来,国内钢价上涨与煤价上涨比较明显,这是在“稳增长”目标下的需求上升所致,对这种有真实需求支撑的变化,就不是简单化的压制能解决问题的。这都要求政府主管部门和基层政府能够系统、全面地来处理问题。我们注意到,国家发改委最近在相关规划中表示,停止建设扩大钢铁产能规模的所有投资项目,对连年亏损、资不抵债、扭亏无望、靠银行续贷等方式生存的钢企实施整体退出,推动取消加工贸易项下进口钢材保税政策,适时调整重大技术装备所需钢材进口税收减免政策。在这类总量控制政策之下,去产能政策的执行的确也需要有一些弹性。
去产能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头戏,也是最紧迫的任务,如果推进不下去,肯定会导致更多的改革受阻,因此,对于地方和企业在去产能的一部分“反弹”需要高度重视。